2297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儿童合理膳食产业研究》发布 精细化喂养进入专业赛道

  2297官网3月20日,20222023(第二届)中国儿童营养健康与食育高峰论坛在京举办。会议以儿童营养健康与食育为主题,共同探讨儿童食育与食品融合、团餐营养升级、标准法规及人群食品与健康等相关问题,并邀请到行业专家、著名学者、企业代表、儿科医生等重要演讲嘉宾。

  会议上,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窝小芽联合发布了《儿童合理膳食产业研究》(后简称《》),作为中国首份聚焦儿童合理膳食的产业研究报告,《》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膳食问题以及产业现状,并从食材、管理、标准等多个角度给出了科学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食品产业是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认识到食品产业肩负的人民健康职责,同时强调了儿童健康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儿童膳食是组成儿童生活方式的主体部分之一,在保证儿童健康生长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工作组的成员,窝小芽创始人兼CEO方秀娟在会上表示:“均衡饮食是合理膳食的一个重要落地手段,我们会持之以恒的加强相关领域的落地研究。”

  今年2月份,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增加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使用便利。今年期间,相关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从立法、标准、产业、教育等层面多措并举,推动儿童食品健康发展,并强调食品产业市场主体应主动践行,建议主管部门牵头出台“儿童(青少年)营养膳食指南”,针对性的开展儿童健康食品领域的创新研究,动员研究机构、学校、社会公益机构等积极开展儿童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当前,我国儿童营养状况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面临营养过剩、营养不足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等营养不良的问题。同样,我国儿童膳食虽有一定发展,但仍面临专业化不足、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然而消费者对儿童膳食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对儿童膳食产业的发展要求也相应提高国内首部《儿童合理膳食产业研究》应运而生。

  在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窝小芽将企业积累800万客户调研的经验投入研究中,经过一年的调研、分析和编写,提炼了儿童膳食的发展趋势,内容涵盖大量数据以及真实访谈案例,旨在为引导儿童合理膳食设计向营养化、多样化、标准化发展。

  正如《》起草单位之一、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所描述的,“的研究也正是为了有序引导行业发展,落实好国家政策的成果,推出目的是引导我国儿童膳食健康理念、促进行业有序规范发展。”

  《》提出应加强对儿童合理膳食的科普推广。本次会议上,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育与健康产业分会正式成立,并对《食育通则》《食育推广机构分类评价方法》做出专业解读。窝小芽作为食育与健康产业分会发起单位,也将食物教育列入企业重要工作。

  窝小芽坚定秉持“食物教育是最基础的生活教育”理念,认为饮食营养教育最终其实是一种生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健康意识,易于合理膳食的践行,还可以传递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共创美好生活。

  《》中明确指出,可以通过食育进校园、食育宣传让喂养人和孩子从五个方面去了解何为合理膳食,以及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在食育推进方面,窝小芽独家签约国内知名绘本插画艺术家,通过生动、丰富的IP造型,食育动漫、趣味绘本故事等,让孩子们从幼儿期开始便接受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培养受益一生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窝小芽积极推广食育活动,走进社区和校园,参加各项食育活动,曾在2022年浙江省合理膳食行动暨第一届中小学食育大赛中获得幼儿组二等奖。

  2022年9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召开“儿童食品”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指出,应加强基础研究,以科学为基础开展相关营养指南、标准制定工作。该会议上,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相关领导表示,儿童食品的重要性应超过食品。

  作为国家一级协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在儿童食品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并主导发布了首个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同时成立食育分会,致力于推动儿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基于共同的理念,窝小芽与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并共同展开了儿童食品行业相关研究、标准制定等具体工作,其中,窝小芽已参与制定儿童食品类团体标准9项,如:《儿童饮料》《“食育加佳”认证通则》《儿童糕点》《儿童速冻米面制品》等,其中《儿童食品管理规范》《儿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一系列儿童膳食及儿童食品的市场标准正在研究编制中。

  “专业”是儿童食品的立本之源。窝小芽从创始之初就坚定儿童合理膳食定位以及1357均衡膳食法则的科研道路,并于2021年投资千万元建设专业的“婴童合理膳食研发中心”,中心于2022年7月被杭州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杭州市儿童食品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窝小芽已取得一些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已申请23项专利。